即使很多人都不看好,但联通iPhone目前依旧销售火爆,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中移动用来对抗iPhone的OPhone。在OPhone与iPhone对抗的背后,隐藏了运营商通过终端培养客户数据消费习惯,圈定3G客户份额的意图,而由于iPhone和OPhone的背景,也为这一场大战涂上了国有产业与洋和尚对抗的色彩。
OPhone基于开放的操作系统Android,能够方便行业信息化应用的安装和社会开发者参与终端软件研发。同时,移动利用自己的运营商大佬地位,吸引戴尔、联想等厂商加入OPhone产业链,在采购上也有成本优势。但目前为止,OPhone还未正式上市,原定10月上市的联想O1机型已经跳票,原定的上市价格4999元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从紧跟iPhone的引进脚步宣布研发OPhone,中移动已成功地提高了客户的期望度,并唤醒了客户对OPhone的潜在需求。可以说利用iPhone引进消息,中国移动也做了一次免费宣传。但联通通过iPhone的品牌效应强化了WCDMA网络的终端优势,吸引了众多有优势的终端和手机外接程序应用,中移动绝对不可小觑。
现在,中移动要做的是避免OPhone跳票(影响产品美誉度),继续发挥旗下各个产品的协同优势,尤其要在移动应用商城为OPhone提供丰富多样的终端应用。
另外,移动OPhone要考虑制定低于iPhone的定价。由于OPhone的潜在消费群体是白领群体和时尚群体,这一群体对性价比比较看重,如果能在提供丰富的本土化应用同时有相对低的价格,会提高OPhone的口碑。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有机会,胜负未定,而移动接下来将会会采取怎样的手段来对抗联通?希望受益的最终能是消费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