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并购”在中国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如今,在吸引国外企业来华投资的同时,大量的中国企业正通过海外并购谋求更大的扩张机会。近两年来,中国手 机行业也刮起了“并购风”,从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到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再到CEC收购飞利浦手机,每个收购案的背后无不隐藏着中国手机企业欲借助外 资品牌的力量“借船出海”进军全球市场的良苦用心。前两个收购案结果都是巨额的亏损告终,而CEC收购飞利浦手机却还处于正在进行时,那么CEC借船出海 的机会与风险在哪?是否有规避所有风险的秘密武器?请看下文。
CEC购飞利浦手机为圆“出海梦” CEC收购飞利浦手机案件发生在明基因巨额亏损放弃西门子手机业务之后的几天里,这个时间上的巧合让业界纷纷表示不解。难道CEC没有看到明基为并购西门子手机上缴了6亿欧元学费吗?或者说,CEC之所以收购飞利浦手机完全是为了“借船出海”,圆CEC国际化之梦。
从CEC与飞利浦签订的合同上看,CEC可以在5年之内使用飞利浦品牌。我想这正是CEC收购飞利浦手机业务的主要原因,因为飞利浦品牌可以当作CEC从中国市场走向全球市场的一艘船,将CEC的手机业务过渡到全球市场。
这种草船借箭的方式,并非CEC首创。2004年12月7日,中国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电脑业务,在合约中同样允许联想在5年之内使用IBM品牌做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活动。而TCL与明基同样是借船出海的先驱,同样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用阿尔卡特与西门子品牌。
如果说外资的品牌是中国企业争相收购的外因,那么国内市场的饱和与拓展全球业务的雄心则是并购案产生的内因。
国产手机出现份额持续走低,利润缩水等现状,所以为了获取新的顾客,众多手机企业纷纷向海外扩张;此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也加入了WTO,所以中国的企业已经不再是仅仅与本国企业进行竞争,将面临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走出去是一种必然。
而CEC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旗下的夏新、桑达都是重要的手机制造商,手机制造规模达到2500万部,如此巨大的产能,以及公司巨大的规模作为支撑,CEC亟需通过国际化释放自己的产能。
 |
夏新也在CEC旗下 |
由此看来,CEC收购飞利浦手机势在必行,而且是关乎企业的长期战略。然而,CEC收购飞利浦手机业务的机会与风险同在,所以需要规避并购中的风险,抓住并购中的机会。